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特有鸟类知多少(上,非雀形目)

Robbi 鸦雀有生 2020-08-28
来自专辑
鸟类大观

写在前面的话

在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当中,对生物地理领域里的特有性(endemism)有着如下定义:“分布局限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某分类单元即为上述区域所特有”(A taxon whose distribution is confined to a given area is said to be endemic to that area)。


维基百科上关于特有性的定义也大同小异:“特有性是一个物种的生态属性,指其专属于某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如一个岛屿、一个国家,或是其他特定的区域,又或是某种栖息地类型。如果在某一限定区域之外也能发现某生物存在,那么该生物体就不能被视为上述区域所特有。”(Endemism is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a species being unique to a defined geographic location, such as an island, nation, country or other defined zone, or habitat type; organisms that are indigenous to a place are not endemic to it if they are also found elsewhe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demism)。


说起中国的特有鸟类,有着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点:一类标准较为广泛,把“仅分布于国内”和“繁殖并主要分布与国内,偶见于我国邻近地区,这些物种在国外为迷鸟、越冬鸟或繁殖范围狭小并无独立的亚种分化”(雷富民等 2002,雷富民等 2006);另一类则较严格,认为“在讨论某一国家的特有动物时,除了必须遵循‘特有’的定义之外,还涉及国界”,或者明确“特有种(endemic species)指分布上只限于某一地区而不见于其他地区的物种”(张雁云 2004,张荣祖 2011,郑光美 2011)。


两大观点尺度的不同,也表现在各自所认为的中国特有鸟种数量上存在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为105种(雷富民等 2006)和76种(郑光美等 2011)。在105种里将棕头歌鸲(Larvivora ruficeps棕头歌鸲:密林中的隐者 )也定义为了中国特有鸟类,然而对于类似的在我国境内繁殖,迁徙到其他国家越冬的鸟类来说,将其归为中国特有,逻辑上似乎很难自洽。


本文中的中国特有鸟类遵循更严格的标准,只讨论分布限于境内的鸟种。在此前提下,主要依据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与HBW联合最新推出的世界鸟类名录(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llustr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上卷·非雀形目 2014,下卷雀形目 2017),对我国特有鸟类进行一简要梳理。



非雀形目部分

鸡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现生鸡形目鸟类共187种,中国分布有63种,占总数的33.7%,无愧于“世界雉鸡类的分布中心”(马敬能 2000)。这其中特有雉类22种,占境内分布鸡形目总数的34.9%,即在中国每见到三种雉类,其中一种就可能是特有种。雉鹑属(Tetraophasis)和马鸡属(Crossoptilon)则是我国特有的属。

1929年9月7日,英国博物学家Frank Ludlow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角一个被称作固玛的地方(今皮山县境内)采集到了1号成年雌性夜鹰标本,最初他将该标本定为了埃及夜鹰(Caprimulgus aegyptius)。1960年,著名美国鸟类学家Charles Vaurie(1906-1975)在其对古北界鸟类分类进行系统整理过程中,以体型明显小和飞羽形态与埃及夜鹰的明显差异,依据这唯一的标本描述命名了中亚夜鹰(C. centralasicus)。

欧夜鹰C. europaeus plumipes亚种(上),埃及夜鹰(中)与中亚夜鹰(下),引自http://photobucket.com/gallery/user/carlosurdiales/media/bWVkaWFJZDo1NjY1NDIwOA==/?ref=

孰料,现今所有关于中亚夜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这一号标本,从50年代开始在同一地区的鸟类调查都没能再发现该种的踪迹。同时,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栖息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砍伐和农业灌溉等原因,已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Butchart et al. 2005)。中亚夜鹰是会跟褐头岭雀(Carpodacus sillemi,参见褐头岭雀 or 褐头朱雀?)一样在不经意间重现江湖?还是继续处在亚洲鸟类“世纪悬案”之一的迷雾中呢?

中亚夜鹰(左)与埃及夜鹰(右)的对比,引自Vaurie 1960


四川林鸮Strix davidi)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Armand David神父于1866年在四川穆坪(Moupin,今宝兴县)采集到1号成年雄性标本,1875年由英国鸟类学家Richard B. Sharpe描述为鸮类新种,并以David神父的名字命名。自那以后,关于该种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观点支持其独立种的地位,也有观点指出应归于长尾林鸮(S. uralensis)的亚种。

在HBW和国际鸟盟的最新名录里,依据鸣声和外形量度上与长尾林鸮没有明显差别,而认为四川林鸮应视作长尾林鸮的亚种(S. u. davidi)。而从1995年就开始关注四川林鸮野外研究的Scherzinger等(2014)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关于四川林鸮栖息地、羽饰(plumage)及行为上的已知信息,并与长尾林鸮已知的8个亚种进行了详尽比较,依据形态上稳定的差异,分布上跟已知的长尾林鸮亚种间的完全隔离,认为四川林鸮仍应被视作独立种。

四川林鸮与分布在东亚的长尾林鸮亚种间的地理格局,引自Scherzinger et al. 2014


传统意义上的黑眉拟啄木鸟(Megalaima oorti)分布于我国华南、台湾和海南,国外见于中南半岛和苏门答腊岛,计有5个亚种。Collar(2006)依据羽饰、形态及分布上的差异,将其一分为三:台湾拟啄木鸟M. nuchalis,黑眉拟啄木鸟M. faber(包含fabersini亚种)和M. oorti(包含annamensisoorti亚种)。Feinstein等(2008)依据分子遗传学证据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上述分类建议,并进一步将M. oorti(包含annamensisoorti亚种)分为中南黑眉拟啄木鸟(M. annamensis)和苏门答腊拟啄木鸟(M. oorti)。


至此,台湾拟啄木鸟和黑眉拟啄木鸟均成为我国特有鸟类。

“黑眉拟啄木鸟”种组分布示意图,引自Collar 2006


传统意义上的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针叶林,其中funebris亚种仅见于青海东北部及南部,甘肃西南部,四川北部、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依据形态上,尤其是整个胸腹部羽色都呈暗灰色,与其余所有三趾啄木鸟亚种迥然不同。现将其分为独立种P. funebris,也成为我国特有种,英文名Dark-bodied Woodpecker,中文名暂拟为“暗腹三趾啄木鸟”。

以上便是对非雀形目鸟类部分的整理,计有4目5科27种。限于个人眼界和能力,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雷富民等. 2002. 关于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的核定. 动物分类学报,27 (4):857-864.

雷富民等. 2006. 中国鸟类特有种. 北京:科学出版社.

马敬能等.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马鸣. 1999. 世界鸟类中的跨世纪悬案——中亚夜鹰. 大自然,(4):22.

孙悦华等. 2001. 四川林鸮在甘肃的新分布. 动物学报,47 (4):473-475.

张荣祖. 2011. 中国动物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雁云. 2004. 中国特有鸟类. 生物学通报,39 (3):22-25.

郑光美. 2011.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Butchart, SHM. et al. 2005.  “Lost” and poorly known birds: top targets
for birders in Asia. BirdingASIA, 3: 41-49.

Collar, NJ. 2006. A taxonomic reappraisal of the Black-browed BarbetMegalaima oorti. Forktail, 22: 170-173. 

del Hoyo, J and Collar, NJ. 2014. 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llustr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 1: Non-passerine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Dickinson, EC and Remsen, JV Jr. 2013. The Howard & Moor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4th Edition, Vol. 1, Aves Press, Eastbourne.

Eames, JC and Nguyen, VT. 2016. The discovery of Nonggang Babbler Stachyris nonggangensis in Vietnam. BirdingASIA, 26: 29-3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网络版. Endemism词条.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iogeographic-region/Dispersalist-and-vicariance-biogeography#ref588334

Feinstein, J. et al. 2008.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of the Black-browed Barbet species complex (Megalaima oorti). Ibis, 150: 40-49. 

Scherzinger, W. et al. 2014. Revised description of Pere David’s Owl Strix davidi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in Central China. Ornithol. Anz., 53: 54–93

Vaurie, C. 1960. Systematic notes on Palearctic birds. No. 39. Caprimulgidae: a new species of Caprimulgus.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No 1985, 1-10.


苹果用户献爱心专用通道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